还记得5月月11号Google I/O大会吗?会中Google提到将推出自家的音乐服务Google Music,但目前还在Beta阶段,且限制北美地区才能先申请试用。不过山不转路转,北美以外的使用者若想提早体验,可能要透过VPN跳板「伪装」成北美使用者提出申请,就有机会排入受邀名单中。
关于VPN的部份,网路上有很多教学,如果一下子看不懂VPN在设啥,有些网站也有提供简便的「伪装」服务,笔者自己是透过一个BlockUnlocker.Info网站去避开地域限制。但就算能够开始申请官方邀请函,笔者也等了大概3週左右的时间,才排到试用邀请,而Google Music Beta邀请函没有转送的机制,不像以前Gmail开放测试的时候,有转送邀请函给其他人的设计。
▲一些免费的美国VPN可能就有同样效果,笔者自己是利用BlockUnlocker.Info
网站来迴避官方地区限制。下方的红线框处输入http://music.google.com再按Visit
就能「开始申请」 ,若能顺利申请成功,接下来就慢慢等吧。
关于Google Music Beta,上个月的Google I/O大会上,已经听到不少消息了。这个音乐服务将会提供每个使用者20,000首歌的上传限制,但是歌曲的档案大小却不受限制。实际上实验上传时,确定Google Music Beta仅支援mp3、wma、aac(但不包括ALAC格式)、以及唯一的无损格式flac(上传后会转档为320kbps mp3),也不支援wav档。若想上传到Google Music Beta的空间,事前还是需要转个档才能顺利进行。
另外,网页上不提供上传介面,只能依赖Music Manager这只程式上传歌曲,这个管理程式目前只支援Windows跟Mac,没有Linux版(Ubuntu哭哭)。幸运的是邀请函通过之后,登入Google Music Beta就没有先前的地区限制,可以说只要有浏览器能上网,就可以享受Google Music Beta的音乐服务。
▲官方的支援格式一览表,虽然有支援一种无损格式(flac),但是上传后还是会转成mp3
▲申请通过之后会收到一封正式邀请函。笔者花了三个礼拜等这封信。
▲连到Google Music Beta网页就可以开始使用,但是若要上传档案,要另外从官网下载Music Manager程式。
▲Music Manager是个很简单的常驻程式,一开始会先要你登入自己的
Google帐号。
▲第一次执行会先经过安装精灵的指示,并提醒使用者,音乐只能用在
私人用途。
▲接着会问要从哪边汇入音乐资料。选项有iTunes player、Window Media
Player的媒体库、「My Music」资料夹、 以及自订资料夹的选项。
▲选好上传目录后会先问你要不要开始自动更新,笔者自己选了Yes。
▲然后就会上传音乐。如果你的音乐少于10首,会用粗体字明显告知。
▲到这边就完成设定了。坦白说并不複杂。
▲设定好资料夹后(範例中使用My Music资料夹)。只要有歌曲丢进资料夹,Music
Manager就会主动判断歌曲是否重複,档案格式是否可上传。
▲Mac上面没有Windows Media Player,所以汇入的选项就少了一项。内容跟Windows版Music Manager没有什幺差别。
▲笔者试着追加一个D槽内用来放原声带的资料夹,理论上这些资料夹会主动更新。
▲但可能是一次餵食上千首歌会消化困难,软体马上跳出了警语。
▲另一位编辑kuei大大也成功申请了Google Music Beta,用Mac一样可以传歌,这边上传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档案有DRM数位着作权管理机制的关係。
▲笔者自己试着上传了不在官方支援之列的wav档,果然碰壁。碰到不支援的档案要先乖乖转档。
▲上传之后就可以开始放歌来听。实际去玩的时候发现,Music Manager算是单向同步。已上传的档案只能从网页删除,本地端档案移除不会影响歌曲清单。
(后面还有:管理功能的简介)
Google整个服务可以说都在网页上完成,就算是Music Manager,唯一的作用只有自动上传指定资料夹内的音乐。就笔者自己试用的感想,就算重複上传,上面的档案也不会重複出没,而且如果资料夹裏面的音乐档是flac,上传后还会背景转档成mp3,所有的动作几乎都让人感觉不到存在,从线上听音乐时,缓冲机制似乎做的颇有心得,切歌时间会顿个几秒,但是几乎都在两三秒内完成切换,而且歌曲瞬断的情形不明显。笔者在PC上试听的时候,在歌曲放三分之一左右马上拔网路线,歌曲还能稳稳的放到完,之后在换歌的时候才无法连线。希望未来正式推广的时候,服务表现还是能像现在一样好。
▲从Artists连结点进去就是以歌手作为分类,用起来跟一般音乐软体的逻辑差不多。
▲以Albums连结进去就是以专辑分类。
▲以Genres连结进去就是依歌曲类型分类。分类的依据应该是来自上传的mp3中,
事先写入的ID3 tag。
▲虽然没有评分机制,却有「Thumb(按讚)」的功能,这边可以显示自己按过讚的曲子。
▲Recently added可以看到最近上传的曲子。
▲INSTANT MIX功能则可以帮你自动建立25首歌的歌单,但使用前要先选一首喜欢的歌。
▲接着点下INSTANT MIXES旁边的加号,就会自动建立歌单,不知道是乱数从歌单里
自己选好25首,还是有什幺特别的演算方式。
▲若想自己帮专辑加上封面,则直接像这样在专辑图右下的小三角形点选,可以
看到图中的选单,然后选择「Edit album info」。
▲右方的「Change」按下去,就会有专辑图档的上传指示。
▲像这样就完成了一个专辑封面的上传。
▲从「Setting」这页可以看到,「Songs in my library」会显示现在已经上传了多少歌,
而下面「MANAGE MY DEVICE」的地方则会显示这个帐号连接电脑的名称。
(后面还有:网页套件与手机端应用)
上传的部份比较没有这幺自由,但实际使用来说,只要有浏览器可以上网,Google Music就可以边走边听。Android手机有专属App,也可以透过内建的浏览器连上http://music.google.com。iPhone/iPad的部份也一样。儘管手机看网页没有App好用,但毕竟这个服务还在半公开测试改良的阶段,未来或许会改进这个缺点。
Chrome已经有一些套件对应Google Music,笔者自己只试用了「Better Music Beta for Google Music」这支扩充套件。安装后会在Chrome浏览器上多出一个控制按钮,预设设定会在每首歌切换的时候,将歌曲资讯显示在右下角。很有实际把玩音乐管理软体的Fu。
▲其实在chrome线上应用程式商店打「Google Music Beta」已经可以找到许多
好用的套件,例如这支「Better Music Beta for Google Music」。
▲试玩了一下「Better Music Beta for Google Music」,最有趣的地方是他会在播放的时候
出现一个小型的控制介面。很有音乐软体的味道。
▲现阶段只有Android手机有专用app(北美地区限定下载),若是其他手机平台,像
iOS,就只能利用手机内建的浏览器。便利性有点打折扣。
▲iOS的浏览器有自己的Widget可以控制网页播放,也可说是一种变通的方式。
软体是人写的,总会有些小问题等待解决,Google Music虽然还冠上Beta字样,且限定北美地区用户申请测试,而且现阶段还是全英文介面,但是在服务品质上已经有了不错的水準。原本预期上传日文歌曲,会看到乱码资讯,或许是先前MP3管理的时候已经把整套id3 tag都编过了,上传后都能完整显示,比较困惑的是第一次上传成功后,也分别在其他台电脑装了Music Manager,但是上传的情形不一,有的电脑很离奇的就是不能传。可能要期待接下来更新之后,才会看到比较多的改善。
20,000首mp3听起来很棒,若统一把每首mp3当作5MB计算,20,000首就是100GB的空间,推测理论上每个帐号必须预留的网路空间应该不只这个数字。在音乐管理上,就算歌曲重複,也不致于形成盲目的上传,设定也很单纯,一次就上手。给人很有竞争力的感觉。对PC来说可能觉得没什幺,但对手持装置来说,能随身带着自己的云端音乐库听歌,是一件相当棒的事。现阶段试用Google Music还没看到音乐销售方面的服务,就单从整个管理介面的流畅感来看,Google Music未来会是相当有竞争力的云端音乐服务之一。
精华推荐
深度文章
2020-05-22
2020-05-22
2020-05-22
2020-05-22
2020-05-22
2020-05-22
2020-05-22
2020-05-22
要闻杂志科技|服务技节|要性当下|网站地图 申慱906554网址哪去了 申傅太阳神怎么下载 申博免费开户官网 菲律宾申博代理开户 申博游戏客户端 申博sunbet官网充值 2016申博sunbet 手机版sunbet二维码 申博太阳神 sunbet金沙下载